中国政府网  | 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网

山南 :

当前位置: 首页>新闻中心>西藏要闻
数说新西藏——喜迎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
发布日期: 2025-08-11 17:10:00 来源: 市幸福家园建设管理局

“今天的西藏,社会稳定、经济发展、民族团结、宗教和睦、生态良好、边防巩固、人民安居乐业,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、生机勃勃的景象。”王君正表示,“实践充分证明,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,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,坚持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,西藏才有了繁荣进步的今天,更会有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。”

8月5日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。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作主题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,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、自治区主席嘎玛泽登回答有关提问。

    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向好

各族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9%以上。

7个地(市)全部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(市)。

     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

2024年,西藏全区生产总值达到2765亿元,按不变价格计算,是1965年的155倍,年均增长8.9%。

2024年,西藏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77亿元,是1965年的1258倍,年均增长12.9%。

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,西藏全区生产总值达到第一个千亿用了50年,而第二个千亿仅用了6年。2025年,全区生产总值有望突破3000亿元,达到第三个千亿目标。

2024年全区的文化产业产值增长23.8%,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6389万人次,游客旅游总花费超过746亿元,分别同比增长了15.8%、14.5%,其中入境游客增长188.2%。今年上半年,接待国内外游客3218.48万人次、同比增长11.7%。

与高原人民息息相关的高原轻工业取得突破性进展,西藏自主研发生产的“雪莲花”“格桑花”高原炊具购销两旺,“雪莲花”牌高原炊具已累计销售超过120余万件,销售额达到5亿元。

世界屋脊不再是孤岛,从青藏川藏公路通车,到青藏铁路建成运行,“复兴号”飞驰雪域高原,西藏告别了“人背畜驮”,逐步建立起了涵盖公路、铁路、航空的综合交通网络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累计落实规划投资4000亿元以上,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,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建设,拉林铁路和拉萨至日喀则、那曲高速公路通车,隆子、普兰、定日机场等实现通航。

   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

2024年底,西藏公路通车总里程和铁路运营里程分别达到12.49万公里、1359公里,国际国内航线达到183条。

青藏、川藏、藏中、阿里4条电网建成投用,主电网覆盖所有县。

农村饮水安全得到根本解决,所有行政村实现光纤和4G网络通达。

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,西藏彻底摆脱了千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国家和自治区共安排28类社会事业领域的项目,规划总投资246.5亿元,截至目前已经落实投资236.78亿元。高海拔地区集中供暖供氧、农牧区季节性断水问题得到解决,供电可靠率提升,光纤宽带和4G网络全覆盖等民生实事落地落实。

    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

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5444元,是1965年的121倍。农牧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578元,是1965年的199倍。

教育事业优先发展,率先实施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公费教育。

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保护和利用,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。

城乡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,农牧民健康体检实现全覆盖,全区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2.5岁。西藏基本建成自治区、地(市)、县(区、市)、乡(镇)、村(社区)五级卫生健康服务网络。

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,一座座现代化特色小镇矗立在雪域高原。

城乡协调发展实现了从牦牛毡房到现代化新城的巨大变化,建设高原和美乡村800余个,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接近40%,农牧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80%以上,人居环境持续改善。

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行政审批事项减少近一半,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%。

    生态安全屏障日益牢固

坚持生态优先、保护第一,严格执行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,深入实施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和建设规划,把全区50%以上的国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,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到了37.95%,西藏成为全国首个市级全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省份。

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,国土绿化行动深入推进,特别是近几年来,实施了南北山绿化工程,造林超过100万余亩,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2.31%。

共设立生态岗位44万余个,年发放补助金超过了15亿,人民群众在生态建设中吃上了生态饭、走上了致富路。

西藏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9.7%以上,主要江河湖泊水质100%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,西藏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。

2024年,全区绿色食品、有机农产品、农产品地理标志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总数达404个。绿色工业加速转型,2021至2024年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7家、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1家。

2024年西藏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超99%,成为全国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最高的地区。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超55%,位居全国前列。

各领域生态补偿制度不断建立优化完善,2021至2024年,累计落实草原生态补助奖励资金136.8亿元,226.22万农牧民享受了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;累计落实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51.47亿元,10.3万群众专兼职从事公益林管护工作;全区年均提供生态岗位44万个。


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,民主制度不断健全,各族人民依法参政议政的权利得到全面保障。

    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展

全区四级人大代表共有42153名,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89.2%,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有西藏代表24名,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16名,占66.7%,门巴族、珞巴族等人口较少民族也有自己的代表。

29名住藏全国政协委员中,少数民族委员占86.2%。

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完善,行政村设立了村务公开栏,积极保障群众的知情权、参与权、决策权、监督权。

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闭幕会现场
    党的建设全面加强

2024年,全区党员人数从自治区成立之初的1.48万人增加到47.04万人;截至2024年底,全区党的基层组织共计2.39万个。

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,2011年以来选派14批次、29.7万余名干部驻村,持续为群众办实事、解难事,架起党和群众的“连心桥”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